台灣世曦與國震中心簽署MOU強化雙方未來合作關係
2018/05/25
台灣因極端氣候所造成之災害,已成為災害之主要類型,全球強烈地震在21世紀趨於活躍,除了地震導致維生設施與建築物倒塌損壞外,地震後引發海嘯、核災,複合型災害造成更大傷亡與損害;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今天與國震中心簽署MOU,希望利用雙方既有之工程技術,擴大加強雙方合作,提升災害管理技術;為避免災害影響國家競爭力,選擇進行橋梁災害管理平台開發及應用,平時建置橋梁資料庫,橋梁評估診斷,提出加固補強或預警監測等減災措施。
台灣世曦表示,橋梁災害管理平台未來可以依據使用單位需求,客製化開發各種不同功能模組。包括快篩分析,是本平台開發的第一項分析功能,可將龐大數量之橋梁進行震害篩選分級,提供橋管單位作為橋梁管理及後續詳評與加固補強優先順序之參考。
此外,配合政府再生能源政策,離岸風電將帶動國內產業之發展;其中風機水下基礎結構之設計,台灣世曦已接受工業合作計畫之技術移轉,將於2025年前完工併聯之5.5GW發電量中扮演設計顧問角色,將設計技術落實於國內工程顧問產業中,提升國內設計技術能量。
未來雙方合作重點包括:
(一)建置補強工法資料庫:合作進行橋梁補強工法研發,並蒐集國外先進的耐震補強工法,進行資料庫建置,根據不同類型之災害,提出對應的補強策略與工法,有助於橋梁補強經驗之傳承,及橋梁補強工程人才之培育與教育訓練。
(二)精進快篩分析:對於易損性曲線回歸之推導及危害度曲線參數化模組開發,讓快篩工作省時省力,持續精進,提升快篩之可靠度。
(三)改良初步評估:合作開發橋梁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系統,以簡易、關鍵性耐震構件之調查資料,進行分析,取得量化的耐震分析數據,改善以往初評表分析之缺點。
(四)其他災害類型評估:在加強合作開發其他災害類型如沖刷災害、土石流災害等的分析、評估、補強技術,納入管理平台中,擴大橋梁災害管理平台更多元的災害管理模組。
(五)特定場址地震危害度及設計地震反應譜之建立:有別於歐洲風場不受地震之影響,水下基礎結構設計須考量台灣地區特有之地震、液化等,以避免結構受損造成發電量及經濟損失。
(六)脆弱度的估算、全生命週期地震災損的預估:協助金融保險業者評估離岸風電結構之受災風險成本,以合理之或然率模型建立可信賴之風險評估機制。
/0525(1).jpg)
/0525(2).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