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與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智慧防災監測技術」
2019/06/13
國立交通大學與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於今(108)年6月12日宣示共同打造國家級智慧防災系統,在交通部政務次長黃玉霖的見證下,由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台灣世曦董事長周禮良代表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

交通部政務次長黃玉霖致詞時表示,今天的合作協議簽訂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包括中華電信、研究院,以及還有10個相關交通科技產業小組準備要啟動運作。今天張校長在致詞中提到許多頗為重要之任務及願景,交通部後續也有幾個合作方案,也要請台灣世曦周董事長所帶領的團隊與交大的防災中心、資訊學院、AI學院、工學院等,共同檢視這幾年我們國家在AI、大數據、防災等議題上的發展,以及應用在國家防災體系上的成果,並擬訂未來發展方向,落實於本項合作意願書所提到的研究發展中,冀希未來藉由國家的資源及人力挹注,擴大至其他團隊加入,齊力來推動這個國家級的計畫。
周禮良董事長表示,台灣世曦過去參與公共工程已有50年,在國內外各項工程都具有相當技術及經驗,但如果只會做工程則未來將沒有希望,所以要考慮轉型。台灣世曦除了有人才外還有很多的資料,但沒有善加利用,對於原本的工程技術除了要自動化外,對於大量的資料則需要AI、Big data、5G等新科技的應用,未來如果有交大的AI協助,則這些資料將可以發揮它的效益。而對於新技術的發展,台灣世曦過去也發展了許多技術,如PMIS、防災系統、智慧運輸、GIS等,都有相當的成果,未來台灣世曦要成為一個平台公司,要創造藍海,讓大家都有機會加入,因此也需要交大的協助,指導世曦幫忙解決問題。
張懋中校長表示,交通大學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成立21年,在土木防災、大地防災、防災資訊、水環境科技及產業防災五大領域均有深耕,並且長期協助政府進行防災政策之規劃及災害調查、災後重建工作。近年由於全球氣候變遷,並且根據2005年世界銀行「自然災害熱點:全球風險分析」研究報告,台灣是面臨三種以上自然災害的高危險地區,每年因天災造成的民眾生命財產損失重大;此外,由於大數據、雲端技術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應用,防災技術須以新科技應用來協助政府提升效率、防患未然,以保國家人民的安全。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訂,不僅是展現交大對社會、人民貢獻之責任,產、官、學三方的合作,更是呼應了本校近年來大力疾呼的「同行致遠」(Together, we go far)的最佳典範。
台灣世曦林曜滄總工程師簡報時提出創新應用構想包括: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無人機、AI等新技術的應用,並提出建置全臺廣域監測資料庫、InSAR監測應用流程與評估、開發國土安全監測平台、UAV智能飛控+AI數據分析、3D視覺化致災潛勢分析、橋梁災害管理暨支援決策平台、橋墩沖刷監測與防災管理平台等七大任務,期望未來能發展國家級智慧防災系統。
與會的交通大學防災與水環境中心主任史天元教授表示,未來將會在「交通設施智慧防災」的課題中,針對「以衛星遙測技術與無人機智慧製圖建置全臺交通設施廣域地表形變資料庫」、「重要鐵公路、橋梁、港灣、機場之變形監測」、「全臺公路橋梁災害管理及風險評估」、「台灣重要橋梁沖刷監測與智慧防災」等項目進行合作,並建置全面性的資訊整合平台,作為協助政府防災減災之智慧決策輔助參考。
今天的簽約儀式除了交通部長政務次長黃玉霖、交大校長張懋中、台灣世曦董事長周禮良參加外,尚包括台灣世曦總經理王炤烈、董事金玉瑩、副總經理廖學瑞、吳榮煌、總工程師林曜滄、空資部協理鄭宏逵、交通大學各學院院長、防災與水環境中心主任史天元教授等人出席。

.jpg)
%E6%8B%B7%E8%B2%9D.jpg)
%E5%8F%8A%E5%8F%83%E8%88%87%E7%B0%BD%E7%B4%84%E5%85%B8%E7%A6%AE%E9%9B%99%E6%96%B9%E5%85%A8%E9%AB%94%E4%BA%BA%E5%93%A1%E5%90%88%E5%BD%B1%E6%8B%B7%E8%B2%9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