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 字型

綠色工程案例分享

         
旗津海岸再生-全球宜居城市獎
         

》》降低自然環境威脅,延續旗津觀光風華

旗津觀光資源豐富,過往高雄八景中即佔有「旗山夕照」、「江村漁歌」、「江港歸帆」、「鼓彎濤聲」四景,為高雄市最具有歷史人文之觀光遊憩亮點。

旗津海岸地形遭受波浪侵蝕,海岸線逐年退縮,進而威脅人民財產安全及人文特色,為增加海水浴場遊客休閒安全性,並同時達到降低景觀衝擊及海岸保護之成效,本計畫採人工灣澳潛堤、離岸潛堤與人工養灘方式,以達到安全、生態、遊憩與景觀共存共榮。

》》開創海岸保護工法先河,崇線自然海灘意象

傳統的海岸保護工程於岸邊直接設置海堤並拋放消波塊,對景觀、生態及親水遊憩均有不利的影響。新工法已回復沙灘自然景象為本,重現寬廣、遼闊之整體海洋意象,為國內首例採用序列離岸潛堤+人工養灘複合工法之海岸保護工程,以潛沒式構造物削減波浪,使海灘得以保護且具整體連續性。

》》兼顧親水及生態環境,提高海域生物之多樣性

規劃理念以營造美質海岸景觀、休憩親水環境及創造豐富生物多樣性之海岸生態,以達到環境教育之功能。

潛堤構造不但可降低堤後波浪及海流,且堤後行程靜穩水域,有利海藻生長,達到淨化海水之功能,同時,潛堤具有岩礁之功能,為海洋生物著生之遮蔽基質,並為魚介貝類棲息、育成、隱蔽及產生場所,使岩礁性魚類在此存在,有效提高海域生物之多樣性,是一種結合生態之設計。

潛堤構造物營造生物多樣性生態
》》輝煌紀錄-讓世界看見臺灣在海岸環境營造之創新與實力

旗津海岸北鄰旗后山,南有貝殼館及風車公園等景點,沿岸設有自行車道,週邊交通便利,本計畫透過沙灘營造之創新工法,重新型塑旗津失落以久的風光,引領大量遊客前來享受旗津自然風貌,也讓旗津海岸依然保有椰林、沙灘、夕照等南方特有海洋風情。

  • 榮獲2012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公共建設類「優質獎」
  • 榮獲201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舉辦的「全球國際宜居城市大賽」,自然環境組金牌獎
  • 榮獲2015年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舉辦「工程美化暨環境景觀獎-工程生態與環境類」優勝獎